王林《 中華讀書報 》( 2018年07月04日 16 版)
許諾晨是近年來在兒童文學界風頭正勁的兒童文學作家。她的作品創作題材很廣,有校園小說、童話、繪本等,目前已有60余冊。新近是由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“災難求生系列”。叢書一套5本——《追風少年》《地表震動模式》《不沉的沖鋒舟》《致命病毒入侵》《火燒摩天樓》,分別將主人公置于龍卷風、地震、洪水、傳染病和火災等災難中,讓孩子在災難中學會成長。
災難小說是小說中常見的類型,但專門寫給兒童的災難小說卻并不多見。其創作意義和出版價值都不言而喻。當代兒童多處于成人的嚴密保護之下,少有機會經歷各種險境,自然也缺乏一些鍛煉??墒?,災難來臨時,可并不分成人還是兒童。而且兒童由于保護意識薄弱、保護手段缺少,常常成為受到傷害最重的群體。每天打開新聞,各種災難不斷,威脅叢生,如果孩子能夠經歷冒險,學會保護自己,至少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害吧。我想,許諾晨的創作出發點也是抱持了這樣的愛心和希冀。
災難小說屬于類型小說,因為有驚險的情節和鮮明的任務,吸引孩子閱讀具有先天優勢。不過,要寫好卻不容易,作家要解決一些藝術難題,才能讓作品閃亮起來。在我讀來,“災難求生”系列很好地處理了一些藝術難題。
首先,“災難求生”的故事編得很縝密。把故事編得邏輯嚴密,前后自洽,其實是寫小說的基本功。但是,這種基本功卻在當前的兒童小說中被淡忘了,有時會顯得漏洞百出——要么不能解釋人物動機,要么情節前后矛盾,要么故事推進缺乏合理性。在《致命病毒入侵》中,首先是東湖市爆發致命傳染病,后是董咚咚的父親董驕為了項目冒險前往東湖,然后才有了三個小伙伴營救并阻止病毒的流傳,這個故事的邏輯結構清晰。兒童由于本身行動受限,將他們置于災難環境中時,要考慮到主人公的身心特點,不能像成人災難小說一樣,具有“超人”能力的營救者出現,否則會減少作品的可信性。在許諾晨的“災難求生”系列中,三個小伙伴都是普通孩子,會搞笑、愛耍寶、也害怕,但由此而顯得人物真實可信。當然,他們在災難面前的勇敢、團結、機智同樣也能給小讀者以“模仿的對象”。
其次,“災難求生”的故事還要考慮兒童特點。災難就免不了死亡、受傷、痛苦、恐怖。但是,如果作家不加選擇,甚至為了銷量有意為之,那就有違職業道德了。兒童災難小說,既要把災難刻畫得身臨其境,又要去除血腥和恐怖,有驚無險。這不是藝術真實的問題,而是藝術良知的問題??v觀許諾晨的“災難求生”系列,對小讀者而言,猶如“紙上冒險”,雖有同情同感,但最后總能平安圓滿。比起有的類似作品,“災難求生”系列應該標上“放心閱讀”的評語。
縱覽許諾晨的兒童文學創作之路,作家的創作之路正在拓寬,更重要的是越來越自信。目前,許諾晨正在參加魯迅文學院的青年作家培訓班,相信文學理論的“短板”也會補強。